爱上邵阳客户端5月7日讯(通讯员:步道球)5月2日至5日,湖南省瑶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奉道勇携湖南省瑶族文化研究会隆回会员与隆回花瑶文化研究学会考察团一行到湖南怀化、广西桂林和柳州等地开展瑶族文化考察交流。
5月2日,考察团来到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镇石壁村上洞瑶寨。上洞瑶寨180人口左右,均为瑶族“巴哼”,丁、戴两姓;下洞瑶寨,瑶族“巴哼”人口120左右,丁、戴、陈三姓。据丁再勇介绍,两个瑶寨同宗同源,还有散居在其他村寨的瑶族也一样,平时用苗语支“巴哼”语交流,古老习俗与隆回花瑶大同小异。巫术文化已经失传,传说这里的“巴脉”师傅法力高超,曾经把池塘里的草鱼捞上来,脱水悬挂灶屋炕上,熏三天三夜烟火,再取下来放入鱼塘,此鱼仍然活蹦乱跳,马上吃草料。服饰已经同化,当丁再勇年迈的母亲看到考察团花瑶女子穿在身上的挑花服饰时,用瑶语惊叹说:“这裙子挑花,我小时候见过,奶奶留下来的,后来不知去哪里了”。因没有家谱记载,这里的瑶族“巴哼”具体由何地迁徒至此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通道万佛山镇上洞村考察
5月3日,考察团来到广西桂林市临桂区黄沙瑶族乡陈家村。黄沙村委陈家村,海拔700米左右,距桂林市80公里,距黄沙瑶族乡政府约4公里,村里现有27户,100余人,村民为宛、陈、凤姓,属瑶族花瑶支系,讲“巴哼”语,当地瑶族群众温和淳朴,热情好客。瑶族青年陈积伟在瑶寨开了花瑶民俗,生意火爆。据《陈世家谱》记载,花瑶陈氏祖籍湖南新化,由天祖桥山公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居临桂县黄沙乡陈家村安居。瑶族长者陈仁达介绍:“我们陈氏的老祖宗和龙胜三门镇同列村的族人从湖南迁徒过来时,没有带走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却把族人的语言、习俗等文化带过来了,并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来自新化哪里?祖坟墓碑记载来自湖南省长沙市宝庆府溆甫凤家山第七都,后来凤姓和蒲姓又从黄沙乡野猫塘迁居龙胜县三门镇同列村了”。
桂林临桂区黄沙花瑶陈家考察
5月4日,考察团来到柳州市瑶学学会,听取了陈忠德、祝翠云等瑶学专家对全市民族教育、瑶族文化发展以及自称“巴哼”瑶族现状等方面的情况介绍,考察团还与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瑶族文化研究爱好者进行瑶族古歌谣和风俗文化互相学习交流。考察团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活动,双方深入交流与探讨了瑶族文化,感受到了柳州市各县瑶族文化的魅力以及对瑶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视,促进了他们对隆回花瑶文化研究的思考,增进了广西与湖南两地民族感情与文化交流。
广西柳州考察与红瑶(花瑶)同胞在一起
与柳州市瑶学会副秘书长祝翠云交流
与柳州市瑶学会陈忠德进行交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邵阳传媒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精彩发现